教学工作
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正文
思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申报书
2017-11-01 12:45  

宁夏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申报书

推荐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马列·科社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负责人 白宁芳

填报日期 2015-3-17

宁夏大学教务处

填 写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 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 “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原课程负责人

李晓燕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年02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 位

硕士

行政职务

现课程负责人

白宁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5年08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 位

硕士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研室

通信地址(邮编)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负责人更换原因

教研室负责人更替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治理论课 8 2014级 686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治理论课 8 2013级 672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治理论课 8 2012级 63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1)每学年负责组织、协调一年级新生学生代表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

(2)指导授课班级社会调研及调研报告撰写。

(3)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汇总实践教学成果。

教学情况 学术研究

3、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11月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9年获得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2)2014年获得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3)2012年获得全区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4)2013年获得宁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5)2014年5月获得宁夏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

(6)2014年6月获得宁夏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

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

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宁夏大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宁夏高校通过“法律诊所”模式参与法律援助研究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 已结题。

(2)参与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三化”专项(项目编号:11JD710051):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已结项

(3)主持宁夏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1228)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已结题。

(4)参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宁夏人民出版社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和谐社会视野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本土构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月

(2)《诊所式法律教育与高校法学教育改革模式选择》,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5月

(3)《构建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经济导刊(核心),2010年8月

(4)《法律援助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分析》,管理观察,2011年8月

(5)《农村息讼现象与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时代经贸, 2011年8月

(6)《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刍议》,法制与社会, 2011年9月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李晓燕

1962.2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组织实施教学、

科研建设

张玉清

1962.6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组织实施教学、

科研建设

杨玉环

1967.4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着手学生社会

实践基地建设与拓展

杨晓燕

1975.12

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主讲;完善网络教学

资源平台建设

南洋

1960.12

助教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科研成果撰写、

汇总

张艳

1976.6

讲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主讲;完善网络教学

资源平台建设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

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基本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富力强,年龄结构优化,梯队层次较为合理。教学团队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也较为合理,教师具有多种学术背景,学科互补,研究方向及学术风格各有特点,为实现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学历层次上,主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学位的占71.4%,其中张艳老师具有博士学位,李晓燕教授、杨玉环教授、白宁芳副教授、杨晓燕副教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

在职称结构上,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1名。其中课程负责人白宁芳副教授40岁,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46岁。

在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超过15年的有6位教师,有5位教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有2位教师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有1位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在知识结构上可以很好地起到互补作用。

课程组成员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他们

在上好课的同时,还利用手机短信、邮箱、QQ、微博、微信等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到学生们的信赖。在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教师能互通有无、团结协作。既重视理论讲授,又重视实践体悟,课内课外形成合力,教学效果良好。

在师资培养方面,课程组教师先后参加了校内外、自治区、教育部的各种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学术交流近20人次,其中4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过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或者全区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过本课程学术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教学骨干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上岗前听课、参与集体备课,老教师、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督导听课、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院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促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SK1228,宁夏大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白宁芳 主持人,已结题。

2、“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宁夏大学教改课题,2009年——2011年,张艳 主持人,已结题。

3、“民族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研究”,宁夏大学

教改课题,2010

2010年——2012年,张艳 主持人,已结题

4、“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价值认可法”的《基础》课程方法论”,宁夏大学教

改项目2006年——2007年,李晓燕 主持,已结项。

5、“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宁夏教育厅思政专项,2013年,杨玉

环主持人,在研。

6、“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研究”,项目编号:SK1344,

宁夏大学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年——2015年,杨晓燕 主持人,在研。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建构到逐步成熟、从持续建设到转型升级的演进过程。

1.设立起步阶段(1982-1987年)

按照1982年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规定,我校组建了德育教研室,配备了专职思品课教师,在党团干部和辅导员中选拔了部分兼职思品课教师,在全校陆续开设了《思想品德课》。1986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根据这一精神,又在全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

2.规范建构阶段(1987-1998年)

根据1987年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我校将思想品德课规范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两门课程,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骨干课程。德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努力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深化发展阶段(1998-2005年)

根据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社科[1998]6号)的精神,我校对“两课”作了全面调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的“98”方案,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4.改革创新阶段(2005至2014年)

2005年,党中央推出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05”方案,“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新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发生很大变化,为了贯彻落实好“05”方案,我们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按照新课程专门成立“基础课”教研室,先后派多名教师参加教育部、自治区组织的培训;选用教育部组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按新教材体系组织编写了适合宁夏区域特色的教材、尝试专题教学改革,制作新专题课件;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0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被立项为宁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随后展开了网络资源的建设,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日历、教案、课件、重难点问题解析等基本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网对学生开放,其课程影响逐步扩大。

5.转型升级阶段(2014年至今)

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原有的基础上,依托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进一步深化网络资源建设,向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力争网络资源被社会共享,使课程建设提质升级,迈上一个新台阶。以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教学团队将围绕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渠道的拓展、教学配套资源库的建设、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教研室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在课程建设中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实现课堂翻转,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我院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已经准备就绪,教学团队成员也已经提交课程建设的基本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概况;课程导学;教学大纲和日历;重难点指导;电子教案;思考题;评价指标)和拓展资源(包括影音频资料、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实践教学),主讲教师全程教学录像正在分批次录制过程中,资源整合后有望年底全面上线。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的组织安排: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结合大学生入校以后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发展状况和特点,根据以往我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成四大知识模块: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包括教材中“绪论”的内容,首先,讲解大学这个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帮助大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了解和体悟大学精神,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再次,讲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引导大学生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提高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深刻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自觉促成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这一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且从大学生入校以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培养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本门课程的起点。(6学时)

(二)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包括“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主要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在人生发展过程的作用。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转向社会层面,论述社会理想和信念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主要论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科学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断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吸取精神动力,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新的民族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主要论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三章以个体内在的精神支柱构建为内容,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传统,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特点,做忠诚的爱国者,并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和建构的高度,帮助大学生构建整个一生发展的精神支柱,把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10学时)

(三)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包括“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主要论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的特点和功能,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的关系,提炼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和着力点,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提升自己道德的层次,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首先论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循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其次论述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最后讲解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这两章以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为基础,帮助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体道德境界,自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要求。(10学时)

(四)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主要包括“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主要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运行;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我国政治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特征和构成等基本理论。“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法治思维的含义、特征,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这两章,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一般特点,到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地培养、法治理念地树立,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8学时)

二、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实践课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课教学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因素的和谐发展,逐步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实践课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举办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区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国情、区情教育。如:到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参观“银川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回乡文化园感受伊斯兰文化和回族风情。

(三)旁听法庭审判或利用模拟法庭进行法制教育实践教学。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上,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案件审理或利用模拟法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四)突出综合性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科技馆进行志愿者服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突出时代感与热点、难点问题的实践教学。利用课余、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联系社会实际,突出时代感。使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亲身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受党和政府为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作出的积极政策和措施,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

实践课教学的时数:约17学时

考核方法:为保证实践课教学的效果,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首先、将平时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与操行评定相结合。其次、将平时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列入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要求学生写出参加活动的感想或专题社会调查报告,计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5%。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1、实现课程资源优质化,按照基本资源的框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建立全套完整、系统的基本教学资源;

2、实现教学单元模块化,展示教师渐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划分知识点的粒度,考虑使用微视频形式录制课程教学录像,将核心理论或概念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消化;

3、实现资源集成平台化,建立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批改作业和展示优秀作业及研讨平台;建立课程试题库,实现在网上(在线)自测和在线考试及试卷评阅和试卷分析;

4、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化,建成内容较为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拥有适应需要、优质、有特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试平台,师生互动交流的线上社区,以及其他便于普及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使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方便、快捷使用。

基本资源清单

一、申报表(必须)

二、负责人介绍(必须)

1、基本信息

2、学术研究

三、课程概要(必须)

1、教学团队概况

(1)主讲教师个人简介

(2)教师队伍结构

2、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与目标

(2)课程特点与要求

(3)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4)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3、课程导学

4、教学大纲

5、教学日历

6、评价指标

7、试题库、试卷库

8、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大纲

(2)实践教学成果

9、影音频资料

四、教学单元(必须)

1、教学大纲

2、章节导学

3、电子教案

4、多媒体教学课件

5、教学录像

6、课后思考题

7、参考资料

8、案例库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录像的历年材料。不断整理提升之中,部分已挂网,今后有条件则全部上网共享;

二、网上评教系统。借助学校教务处BB平台,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网上匿名评价,有助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该系统已经使用多年,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

三、成绩管理系统。教师通过密码进入教务平台“成绩录入系统”,教师的成绩登记采用网上提交。

四、精品课程网站。200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被立项为宁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随后展开了网络资源的建设,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日历、教案、课件、重难点问题解析等基本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网对学生开放,目前为止运行良好。今后建设目标是建成内容较为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拥有适应需要、优质、有特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试平台,师生互动交流的线上社区,以及其他便于普及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使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方便、快捷使用。

建设中及可共享拓展资源清单:

1.教学全程录像34学时;

2.电子课件约500M;

3.资源图片约300张,;

4.资源录像100小时;

5.知识题库:约500条;

6.学生考试题库;

7.网上作业提交、老师网上批改作业系统;

8.优秀作业及研讨展示平台;

9.师生互动交流、提问答疑、热点问题讨论平台;

10.教学研究中心。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教学质量是课程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在持续地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经过长期努力在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教学质量上均收到校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和学生的好评。

1、自我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科学规范地抓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探索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搭建师生共享共生交互平台为主线的课程建设特色。

第一,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本课程是根据学生广泛关心的思想道德问题而设立的课程。因此我们十分注意针对大学生各种思想道德问题,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课堂设计,做到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教学教研相长,突显教学共生品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既注重教学法的理论探讨,也十分注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形成双向互动的教学格局。

2、校内督导组专家的评价

政法学院李斌教授专门负责督导和检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工作。对本课程的督导和检查分为平时听课和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李教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样评价:老师讲课富于激情、讲授熟练、内容精炼、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能够正确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使用。学生到课率较高,情绪饱满,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较大。

3、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学生评价

我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自动提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在查看成绩前必须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20多个二级指标。从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获得的近五年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主讲教师的评价结果显示,平均分均达到90分以上,在全校专业及公共课程中名列前茅。

7.学院政策支持

1、依托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程”,对课程建设给予5万元/年的经费支持。

2、为课程组成员每人配备电脑一台,使课程建设的硬件条件有了充分保障。

3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形成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有效探索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4、学院推动教学改革立项,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精致化研究,致力于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和方法。

5每年评选出6名思政名师,培养、培育名师,使名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6通过定期举行会议的形式,广泛沟通各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情况,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合力提升全区思政理论课建设水平。

7每年派出20人次教学骨干外出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客观认识我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状况,学习先进经验,找准差距,提高师资建设水平。

8.承诺与责任

1.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课程负责人同意所建设课程资源在宁夏大学相关课程建设平台免费共享。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9.推荐和审批意见

学院推荐意见

负责人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 教务处(盖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hao123门户网站 | 宁夏大学党建网 | 宁夏大学新闻网 | 宁夏大学就业创业服务网 | 中国大学生在线 | e班 | 宁夏大学党建网
 
学校首页 | 后台登陆 | 联系我们 | 学校信箱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马克思学院    技术支持: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