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2017-10-29 11:02  

案例一 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高端论坛学习交流平台

宁夏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域、人才起源相对匮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构高层次学科建设与思政课交流平台,以利于借助外力提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能力。为此,在教育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实施了“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部)”工作,宁夏大学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高端论坛。通过论坛深入探讨05方案10年实践成效及发展新要求;思政理论课中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思政课教师的要求等问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做“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题报告,邀请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质与重点”主题报告。深入探讨改革的历史“变与不变”的统一;改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三大转化”;改革的重点是解决“三大”问题。来自各地高校的150余名思政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讨论。

通过高端论坛引导宁夏高校思政课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处理好教材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展现科学理论的时代魅力和逻辑力量,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为各宁夏高校思政课教师相互交流经验,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思政课教师560余人次,为提升全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二 发挥学科优势持续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时俱进,成果丰硕。为全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教育人,结合时事热点,组织理论宣讲团,深入持久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先后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解读”、“依法治国战略”、“把握新常态、理清新思路、实现新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民族团结与进步”等主题系列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精心设计宣讲主题,认真准备宣讲内容,力求全方位解读中央精神和群众关注的理论实践热点问题。在校内外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受益听众万余人次,体现了宣讲教育进活动、进课堂、进社区的特点。为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做出应有贡献,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特别是结合宁夏实际,在所有在校大学生中开设了《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必修课课,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为自觉维护民族地区科学稳定,培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永续力量做出积极努力。

理论宣讲始终关注时事热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活动,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使广大受众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全新而深刻地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不断深入研究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才能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和功能。使受众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认知、认同、内化、外化效果。深刻领会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马克思主义信念、理论、方法贯彻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实践中领悟实质,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案例三编写系列通俗理论读物解疑释惑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其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重中之重,高校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教育人的历史责任,能否担当这样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关键在于能否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能否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为此,必须将相对“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能为受众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丰富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话语体系。

每年进行一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深入发掘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学科资源开展解疑释惑研讨,组织编写《大学生关注: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通过对大学生普遍关心又可能产生疑惑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分析阐释,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生命力、说服力。借助通俗理论读物,解疑释惑,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从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的转化,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深化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探索。使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行为价值准则,使思政理论教育切实解决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大学生们从内心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坚定“三个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案例四 引领宁夏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利用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项目,全面启动并完成宁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打造富有宁夏大学特色的融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在宁夏地区率先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铸魂天地”和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思政课堂”。为探索新形势下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了有益尝试,也为进一步构建全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积累了经验。

运用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优势,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与实施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有机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充分体现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适应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民族地区思政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组织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综合改革;突出重在建设,实现民族地区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提质升级;及时总结经验,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努力办好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思政理论课“4+1+1”课程体系(《原理》《概论》《纲要》《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网络思政平台及网络思政课堂教学体系;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四位一体”(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实践)融合式教学模式和“一体两翼”(思政理论课+选修课+网络课)教学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学资源库;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信息化。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建设具有宁夏特色和示范效应的高校思政理论课和网络化共享教学资源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提质升级。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考核评价科学的教学体系,发挥了宁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示范引领作用。

关闭窗口
hao123门户网站 | 宁夏大学党建网 | 宁夏大学新闻网 | 宁夏大学就业创业服务网 | 中国大学生在线 | e班 | 宁夏大学党建网
 
学校首页 | 后台登陆 | 联系我们 | 学校信箱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宁夏大学马克思学院    技术支持:西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