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文深入解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发布日期:2022-08-09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文深入解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撰文近期我院又有两位教师在《宁夏日报》发文深入解读自治区党代会精神。赵蓉老师发表了《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毛升老师发表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如下:

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作者:赵蓉  来源:2022年0804日宁夏日报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必须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宁夏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就要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三农”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保障。产业兴,百业旺。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只有产业先行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宁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挖掘利用优势特色资源,努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更好发挥乡村农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此外,乡村产业振兴也要充分把握“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推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壮大。发展农村电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引擎。

生态宜居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前提。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2021年,宁夏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积极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其中,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重点小城镇12个、美丽村庄5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了硬化路,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农户全覆盖,4G网络覆盖率达9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宁夏投资8.54亿元建设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涉及全区17个县(区),93个项目中,已开工30个,完成验收2个。截至2021年9月,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0.5%,在生态环境部2021年第一季度通报中排名第16位;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86%,残膜回收率达到84%。宁夏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乡风文明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振兴不振兴,乡风好不好是重要标尺;乡风文明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全面乡村振兴进程。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宁夏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培育一批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农村道德典型选拔,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典型引领作用。在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要求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对历史遗迹、革命遗迹、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宣传,建设农耕文化科普基地。抓住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儿、社火等传统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新农村婚丧服务方式方面,搭建农村婚姻家庭教育、婚恋交友、婚姻家庭纠纷服务平台,鼓励村妇联主席成为农村义务红娘,为农村青年提供婚恋交友服务。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构建以乡镇养老机构为中心、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治理有效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是根基,更是抓手。宁夏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村民自治为牵引、以科技应用为动力,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根本保障。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抓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并实施“连心工程”,城市机关和农村党组织互联、党员互联、党群互联,帮助解决村级治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总结推广“文明积分卡”“道德银行”等经验做法,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形式,引领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最后,要把现代化科技手段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大战略、大引擎,在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深度应用、信息化服务上下功夫,少搞大而全,力求小而灵,用“小程序”解决“大事情”,使“小应用”发挥“大效益”,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生活富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目的。生活富裕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做强特色产业。宁夏聚焦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做大种养基地、做优产品品级、做靓特色品牌,做活市场流通,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持续提升经营性收入。扩大就业创业。宁夏大力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强化精准培训和全产业链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1.1万人;实施重大项目提升行动,认真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完善涉农重大项目带动农民务工就业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稳步提升工资性收入。增强改革活力。宁夏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盘活宅基地、农房、校舍等生产要素,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充分发挥宁夏农民收入监测预警平台作用,加强分析研判,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原文链接:https://szb.nxrb.cn/nxrb/pc/con/202208/04/content_30299.html)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毛升 杨璐  来源:2022年0808日宁夏日报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最终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并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和区情,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内核,以“5585”模式为牵引,聚焦“五大目标”,实施“五大工程”,开展“八大行动”,健全“五项机制”,使目标、工程、行动和机制之间形成合力,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创建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指引,是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不遗余力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领袖嘱托。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拓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创建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大目标,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做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美丽新宁夏才能建成,伟大中国梦才能共圆。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也是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历史担当和前进动力,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不谋私利并不遗余力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庄严承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目标彰显初心,行动成就使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不忘建设美丽新宁夏的使命,锐意进取、负重拼搏,着眼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加快“三区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心上。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量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量。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离开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更不可能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凭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行进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大道上。

在全面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历史任务面前,宁夏不断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精神,高度重视和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区域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建设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升、法治保障同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民族工作夯基培才”八大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成行动。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指引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鲜明的崇高情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指引。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的忠诚,本质上就是对人民的忠诚,始终做到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生命之基和力量源泉。

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才能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指引宁夏发展的“纲”和“魂”,坚决保证总书记有号令、宁夏就见行动,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切实健全“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协调联动、激励促进”五项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不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新征程上,全区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明确“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指引,集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动力,强化“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行动力量,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指引,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力量,开创宁夏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s://szb.nxrb.cn/nxrb/pc/layout/202208/08/node_01.html)


文稿赵蓉审核钱容德终审党锐锋




版权所有 © 2021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