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表

发布日期:2017-11-01    浏览次数:

宁夏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申报书

推荐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周萍

申报日期 2015/4/2

 

宁夏大学教务处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 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 “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原课程负责人

周萍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 2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 位

硕士

行政职务


现课程负责人

周萍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 2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 位

硕士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负责人更换原因


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主进课程

本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课(2009--20014)周课时为2,学生数为3000多人。

研究生:《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专业基础课,学生约20人。

《战后国际关系研究》专业基础课,学生有60多人。

二、实践性教学

2012-2013学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校2013级学生举行了爱国歌曲大合唱。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分给不同的院系,要求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等,再现了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屈辱、探索、奋斗、复兴的历程。

三、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共发表了6篇论文;

1.《略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文发表在《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2.《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发表在《宁夏大学学报》

2002年第24卷增刊;

3.《论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工作的特点》《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5期;

4.《试论毛泽东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出的意义》《宁夏大学学报》2002年

24卷第5期。

此外还主编与参编了《中国革命史纲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读本》、《中国革命史纲》、《近代爱国企业家传》、《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共完成10余万字。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12—2013年的教学质量奖。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周 萍

1963年

副教授

历史专业

主讲教师


王 媛

1966年

教授

历史专业

主讲教师


刘唏平

1966年

教授

历史专业

主讲教师


范映渊

1977年

副教授

历史专业

主讲教师


马金龙

1976年

副教授

思政专业

主讲教师


崔 杰

1976年

讲师

思政专业

主讲教师


林雅琴

1972年

副教授

历史专业

主讲教师


课程团队整体素质及青年教师培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学历结

课程团队共7位教师,2位博士,一位在读博士,4位硕士。整个课程团队学历水平较高,从而为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年龄结构

课程团队共7位教师,有60后3位,70后4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3、学缘结构

课程团队共7位教师中,在本科有5位毕业于历史专业、有2位毕业于思政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有7位教师又攻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扎实的历史、思政基础知识,又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便于教师更好的承担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满足其公共政治理论课的特殊要求。

4、师资配置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的教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和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课程团队7位教师都是专职主讲教师,根据教育部“05新课程改革方案”讲授了《中国革命史纲要》课程。

5、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积极鼓励年轻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已见成果:现有1位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1位教师在读博士,1位教师在考博士。

要求所有年轻教师参加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为期一个月骨干教师培训班。

要求所有年轻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每年举办的全区骨干教师培班。

要求年轻教师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委员会平台,积极承担起对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锻炼自己。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并安排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教师进行辅助,以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途径,青年教师学历水平有很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学改革与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五年来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大纲都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在课程建设中,更多的、更重要的表现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我们课程团队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是从教学主体上,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拓宽专业基础,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能力。

二、专题重点讲述法的创新点;以教材所提供的理论体系为基点,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同学生中学所学相重复。

三、在专题重点讲述法的基础上,辅之以参与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书目和论文索引,组织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四、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鼓励教师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课件的制作符合教学的要求,达到教学目的。并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影视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认同。

五、构建与专题重点讲述法相适应的考试体系。以前采用闭卷考试,更多的考核学生掌握的具体知识。现在采用专题重点讲授后,更多的是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改革了考试方式,采用开卷的方式,通过判断、材料分析,通过所学内容的掌握,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等等,这种考试方式很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深受学生的认同。

六、力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组织一部分学生到宁夏一些著名的企业进行参观;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了以抗日歌曲为内容的音乐会;组织学生通过暑期活动,撰写一些社会实践的小论文,强化学生了解宁夏,认识宁夏、宣传宁夏的意识;

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有:

马金龙:2007—2009年,主持宁夏高等学校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已结题。

崔杰: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19期

《制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因素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1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2期

王媛:《如何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所解决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方面,经过多次集体备课,我们成功的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采用专题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主要是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初高中和大学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叠;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从教学手段上,更注重采用多媒体和影视教学手段。较之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直观性,创造性和迁移性。

3、解决了抬头率的问题,提高了授课的效果。使学习内容不仅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进学生的头脑,将课程从老师要求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的学。

4、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疑虑,有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5、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6、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的尝试和总结,课程组每位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量体裁衣,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有利的促进了教学和科研。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根据2005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设的。主要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课程从开设起从院里到课程团队就极为重视课程建设:

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为的校级精品课程程。

 

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委员会设在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承担进行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建设。

 

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终期验收。(宁教高【2014】53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2005年开设,团队依托精品课建设的契机,呈阶梯状进行了持续的课程建设。

第一阶段是课程的常规化建设阶段:

首先进行的是课程团队建设。一方面,以教研室为依托建立课程建设团队,从院里到教研室强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教研室教师的思想。另一方面着力提高课程团队的课程建设技能,请有经验的教师、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实现课程建设技能的提高。

其次进行课程内容的基本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等课程内容的依据校级精品课的要求进行全面建设,规范化、高标准的课程建设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在院里的支持下,在课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效果是显现的。

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为的校级精品课程程。

第二阶段是课程的精细化建设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课程建设,团队教师都对课程建设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其自觉性,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课程建设的能力也大提升,再加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推进,对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进一步加强,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精细化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对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等课程内容,依据区级精品课的要求进行全面建设,在校极精品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提升。在这次建设中尤其对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进行了更为重点的建设,并在院里的支持下,我们重新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网络平台进行了更新,使其更具有使用性和新颖性。

此外,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走在全区的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专题重点讲授、多媒体教学手段、主题式讨论方式,组织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等,逐步构建了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体系。尤其是2007年9月2日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举办了全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作了教改汇报,我们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经验在全区是具有一定的普示性和示范性的。

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第三阶段是课程的应用化建设阶段:

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但紧接着我们面临一个问题,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努力 :

第一,增加精品课网络平台的内容,以满足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增加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尤其是一些精典的革命影片;增加了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原文资料;

第二,调整授课内容,采取专题授课。课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精品课网络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第三,针对以住教学实践环节较弱的现状,这一阶段课程建设强化了教学实践。2012-2013学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校2013级学生举行了爱国歌曲大合唱。

并将学生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图片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上,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参与意识。

第四、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进行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课程建设的指导。

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终期验收。(宁教高【2014】53号)

2009年《宁夏普通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委员会设在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承担进行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建设。

第四阶段是课程资源的共享化建设阶段:

课程建设要不断向前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极大的资源: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

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对大学生最有帮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

第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走在全区的前例,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引领课程建设,又以课程建设提升教学实践,随之又以教学实践活动完善课程建设,使得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达到区级精品课的建设标准,2014年课程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终期验收。(宁教高【2014】53号)。

从整个课程教学实践检验的结果:整个课程内容完备,整个教学环节完善,整个教学运行顺畅,课程师资配备合理,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较高,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好评。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团队的强有力。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已形成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对教学内容熟练、对教学手段能合理应用、课程建设意识、课程建设能力较强的课程团队。

第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在区域的优势地位

2009年宁夏普通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委员会建立以来,秉承工作章程从2009年至今在对全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专业引领,课程建设指导,示范观摩课,教学督导、评测,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获得优势地位,积累大量的资源。

第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方向必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呈阶梯状向上发展,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区极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课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的升级换代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这是课程建设的一次提升,同时也为各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也必须实现完成这次提升。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学时与学分:课堂教学3学时,2学分

三、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各类专业

四、课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六、开课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八、各章的知识要点:

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各章具体要求如下:

1、综述:风云变变幻的八十年

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掌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正确认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通过讲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入侵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通过讲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掌握其意义和经验教训。

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通过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失败教训。

5、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通过讲授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了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6、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掌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论。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8、为新中国而奋斗

通过讲授战后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战略决战的胜利,分析比较地主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9、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通过讲授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通过讲授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通过讲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和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成果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1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侵略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起义

(2)洋务运动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5、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革命新局面

6、中国革命新道路

(1)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 抗日战争的胜利机器意义

8、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9、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成就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端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4)全面简化上小康社会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十、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开卷、笔试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纪律环节的考核)占40%,期末考试占60%

十二、学时计划:共3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1、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八十年 2学时

2、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

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学时

4、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学时

5、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学时

6、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学时

7、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3学时

8、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学时

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学时

10、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学时

11、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学时

12、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学时

13、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学时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对大学生最有帮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到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建设都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和支持。

第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走在全区的前例,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引领课程建设,又以课程建设提升教学实践,随之又以教学实践活动完善课程建设,使得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达到区级精品课的建设标准,2014年课程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终期验收。(宁教高【2014】53号)。

从整个课程教学实践检验的结果:整个课程内容完备,整个教学环节完善,整个教学运行顺畅,课程师资配备合理,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较高,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好评。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团队的强有力。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已形成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对教学内容熟练、对教学手段能合理应用、课程建设意识、课程建设能力较强的课程团队。

第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在区域的优势地位

2009年宁夏普通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委员会建立以来,秉承工作章程从2009年至今在对全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专业引领,课程建设指导,示范观摩课,教学督导、评测,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获得优势地位,积累大量的资源。

第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方向必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呈阶梯状向上发展,已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区极精品课程的建设,随着课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的升级换代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这是课程建设的一次提升,同时也为各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也必须实现完成这次提升。2013年在院领导的要求和支持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就开始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工作,已具备初步条件。

基本资源清单

1、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

2、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大纲

3、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授课教案

4、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课件

5、7位教师50分种教学录像

6、教学视频资料

7、教学原始文献资料

8、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讨论、教学实践的图片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1、准备在课程网络平台增加一个师生对话内容,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通过课程建设的积累,课程团队计划编著一部教辅资料,贴近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7位教师的教学录像要重录,满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

6、教学视频资料进一步完善

7、教学原始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

8、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讨论、教学实践的图片进一步完善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从教务处教学评估方面,还是第学期进行的同步“问卷调查”方面,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认可率都在90%以上。学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是非常认同的,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拓展教与学的空间,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在更理性的角度认知社会。学生认为这是一门能能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课程。

 

7.学院政策支持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纳入马工程建设计划中,课程建设2万元人民币。

8.承诺与责任

1.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课程负责人同意所建设课程资源在宁夏大学相关课程建设平台免费共享。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9.推荐和审批意见

学院推荐意见

负责人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 教务处(盖章)

年 月 日

版权所有 © 2021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